選擇是關鍵
選擇是關鍵, 就像一個機器和一個系統的開關。複雜的系統有不同層次的開關,譬如汽車,以前要打火發動汽車(現在的電動汽車按一下電源開關),然後,其他功能開關才工作。
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需要,也有不同的選擇。每年都有四季,但也有三季的蚱蜢,不知道冬天是什麼樣的。那些錯過了青少年的人,在老年的時候所提供的智慧會出現偏頗。
儒家孔孟之道講的是亂世正道,具有撥亂反正的思想。其內容可能有時代局限,其功能仍然是積極有為的。老子強調順應自然規律,孔子強調規範社會秩序。老子強調人依附自然,孔子強調人自身的社會責任。老子道德經講的道德是自然之道和對執行自然之道的德行。孔子儒學的道德是社會道德。所以,老子的以德報怨是站在製高點包容人性的一切。孔子的以直報怨是現實中的感同身受。
剛短柔長,是一種自然現象。道士的長劍做的比和尚的木棍短。柔弱勝剛強是道家老子的思想,適合於世外桃園的生活。不適合於戰火紛飛的年代,也不適合於狹路相逢的處境,更不適合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道教佛教文化中修身養性、清靜無為、與人為善是一致的。儒家文化突出於前二者的是學習思考修身,更有用於社會。
選擇也有層次,第一層是根據目標的長短,第二層是根據自己的性格,第三層是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技能訓練。舉例說明。做投資的目的是什麼,長期目標是發財,還是短期掙點零花錢。自己有耐心等待自己知識範圍的機會,還是喜歡跳來跳去。能否根據自己的經驗教訓找到自己的特長。
做選擇的時候,自己的習慣是什麼?有些人選擇最耀眼的,而有些人選擇最合適的。理性的選擇是當時最正確的,不需要對未來的結果負責。所有的事都會過去,未來會怎樣沒有人能知道。決定本身是感性的,經過理性思考的過程,最終做出選擇。邏輯思維過程,可以藉用工具進行處理和分析,決定的依據是因目的而進行取捨的。
認知有兩個方向,對外境的感知和對自身的認識。在你不知道是什麼的時候,盲目的自信只能導致災難性後果。一個人的認知,可以通過對事物的定義來判斷。什麼是錢? Ray Dalio 的定義,錢是交易的媒介和財富的儲蓄方式。 Elon Musk 的定義,錢是信息,是資源分配的數據庫。認知能力有兩方面,一是自然現象的純理性,二是人為現象的心理因素。經濟是人為系統,需要同時考慮人為因素導致的周期性和作為自然存在的市場對人為因素的反應規律。
選擇是人為的行為,需要思考能力,這是關鍵。有時候,不用做選擇,潛意識的力量自動發揮作用。這是認知的作用,需要選擇的時候,做理性的分析和研究,然後做出選擇。譬如,高考報誌願,當自己確定要報什麼專業時就不用考慮別人的建議,當自己不確定時就按照長輩的意見。在選擇聽誰的建議時,需要考慮別人是以什麼心態給出的意見,別人提出建議的根據是什麼。選擇什麼是根據自己的目的,怎麼選擇是按照現有的條件和願意承擔的風險。選擇過程是對信息和數據進行科學分析研究,知道理性的結果是什麼樣子,然後做出自己的決定。
盛世買古董,亂世買黃金。現在該投資什麼?古董已經買不到了,黃金本位正在恢復。從未來的經濟發展趨勢來看,數字化時代成為共識,人們的生活進入了現實和虛擬的平行時空。 NFT稱為新的古董,比特幣成為新的黃金。
2021年華人首富是趙長鵬,他是因為在2013年投資比特幣,然後,創辦了加密幣交易平台幣安(Binance),他的身價達900億美元,全部是數字資產。
世界前首富亞馬孫公司的創始人貝索斯問股神巴菲特:“為什麼很少有人能像您一樣靠投資股票成為富豪” ? “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巴菲特把投資比喻為滾雪球,需要找到段永平的 “長長的坡,厚厚的雪”,這樣才能把雪球滾大。
投資有兩條路,一條是巴菲特為代表的防禦型,又叫價值投資。還有一條是以特斯拉老闆伊隆馬斯克和幣安創始人趙長鵬為代表的進攻型,又叫成長型投資。
怎么做选择呢?把30%买黄金,把20%买股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把40%买比特币,把10%买NFT代币(ENJ、MANA)。
为什么说选择是关键?开始是选择方向,选错了方向,速度越快错的越离谱。选择对了方向,有时还需要选择道路,走弯路不要紧,有时必须绕弯,因为走直线更慢。
選擇需要思考過程,而思考能力是需要訓練的。因為腦子是以食物為能源,不是純理性的,不會按一個確定的程序進行,而依賴於對情緒的控制能力。做決定是需要情緒的,一直進行理性思考,而不決定,就像按著開關而不放手。如何控制使用最少的情緒實現決定,就是盡量不把情緒放進思考的過程中去。腦子是用對比進行思考的,進行的計算是統計分析經驗參數後總結歸納,而不是根據真相進行直接的演繹思維。這就是經濟學是行為藝術而非理性科學的原因。
伊隆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思維方式,決定了他能首創回收火箭發射系統和滿血復活特斯拉電動車,在2021成為世界首富。在做事的時候,用演繹思維。當然,這會導致職業病,把工作思維模式用於情感關係,表現得不近人情。
做選擇的時候,工作對事不對人,盡量進行純理性思維。在生活中,人際關係處理,不必較真,需要感性的感同身受。金融投資需以理性的態度對市場的情緒進行分析研究,用逆向思維方式決定自己的行為。

怎麼選擇自己的事業?打工一輩子還是創業,並非是每個人在年輕時就能決定的。個人的成長經歷決定了自己的選擇,找不到工作,只好自己幹。遇到好的伙伴、遇到貴人點撥,都會改變命運。年輕的時候,是否想過這樣的問題,已經拉開了與別人之間的距離。
即使你身在職場,也可以以一個創業者的心態進行工作。在有計劃的工作經歷之後,開始創業。如果你擁有一份理想的工作,也沒有創業的衝動,就可以規劃自己的投資事業。把自己的薪資收入分配成兩部分。保證把50%的存錢做投資。
声明:以上只作为知识分享,不作为投资建议。